close
沿江而行,重化工業星羅棋佈。它們帶來瞭稅收、就業,也帶來瞭污染、危險。搬遷關停化工企業,新興產業一時又難以頂上,是“等等看”還是“立即辦”,如何抉擇?

圍繞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保護、水資源利用,我省初步建立總投資1.14萬億元的項目庫,助力長江大保護。

圍網養殖,曾讓湖北第一大湖洪湖隻見“竿連竿”,不見“浪打浪”。

過去,每逢暴雨,武漢必定“看海”。現在,通過“四水共治”,288個海綿城市試點項目“爭奇鬥艷”,中心城區排澇能力提升50%。

雷霆萬鈞,鐵腕守護大江

北緯30度線,被稱為地球的臍帶行車視野輔助系統廠商。這條緯線貫穿四大文明古國,在地球上劃出一條神奇的軌跡。

生態保護既要解燃眉之急,更要立足長遠,規劃引領,留足綠色發展空間。

面對保護長江的歷史責任、國傢使命,湖北義無反顧,迅速出擊——

在沿江省市中,湖北率先編制實施《湖北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總體規劃》,配套編制實施生態環境保護、綜合立體綠色交通走廊建設、產業綠色發展、綠色宜居城鎮建設、文化建設等5部專項規劃,修改完善多部規劃,構建瞭“1+5+N”的規劃體系,從源頭上立起生態優先的“規矩”。以負面清單形式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總量和強度“雙控”,實現“留白”發展,將各類開發活動限制在環境資源承載能力之內,為未來發展留足綠色空間。

省長王曉東說,湖北要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把長江真正建設成生態廊道,“堅決防止把長江搞窄瞭、搞淺瞭、搞臭瞭”。

“做好長江大保護‘辯證法’,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當前與長遠、加法與減法、治標與治本的關系。”省委書記蔣超良說,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將抓好長江大保護,作為確保子孫後代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堅決摒棄以犧牲環境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將修復長江生態放在壓倒性位置。

一份終身追責的“負債表”,督促領導幹部交出一份“綠色資產”明白賬。我省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開展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和環境責任審計,領導幹部在任一方,留下多少“自然資產”,得交一筆明白賬。

江中,再現瞭多年難見的江豚戲水。4月23日上午,在宜昌至喜長江大橋下的江段,數頭江豚在江中嬉戲,它們時而躍出水面展示迷人的“微笑”,時而甩尾潛入水中留下一串水泡,攝影師拍下的生動照片刷爆朋友圈。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就是湖北把握好發展與保護的辯證關系,共抓長江大保護的科學指導、行動指南。

非法采砂一本萬利,猶如“血吸蟲”,蠶食著長江的肌體。

面對穿城而過的清江水,宜昌、恩施健全流域生態環保責任機制,創新出“跨縣市水質交接”制度,讓每個河段的環保接力棒都能接得好、跑得快。宜昌創立“環保+公安”模式,組建公安環保警察支隊,批捕破壞生態環境資源刑事犯罪案件25件31人。

荊州,果斷放棄高污染、高耗能項目,將傳統印染企業納入園區集中管理、統一處理,實現達標排放。同時,發揮農耕、水鄉文化、紅色旅遊優勢,重點打造中心城區休閑觀光農業,洪湖、監利、公安水鄉濕地旅遊業,松滋、石首特色生態農業三大休閑農業板塊。2017年,荊州接待遊客4160萬人次,綜合收入260億元,增長30%,實現旅遊產業新突破。

少瞭“辣眼睛”的黑碼頭,多瞭“高顏值”的景觀帶。今年剛建成開放的武漢青山江灘,7.5公裡長堤已建成綠坡;武漢礄口區高標準實施污染場地土地修復工程,“城市銹帶”成為“生態新區”。

這聲音,振聾發聵,激蕩全國。“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坐擁最長長江岸線的湖北,堅決貫徹落實總書記的指示,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把握好發展與保護的辯證關系,奏響瞭新時代的“長江之歌”。

小、散、亂的非法碼頭占用大量岸線,排污管道直通長江,猶如“毒瘤”,侵蝕著母親河。

圖為:武漢青山江灘公園。(柯皓 攝)

一回回約談,一張張罰單,一次次行動,荊楚大地展現出決勝治污之戰的信心和決心,彰顯著有法必依、執法必嚴的莊重與威嚴。

治氣,出新招。面對嚴峻的空氣污染,2015年5月1日,全國第一個劍指秸稈露天焚燒的《關於農作物秸稈露天禁燒和綜合利用的決定》在湖北出臺,強力禁止秸稈露天焚燒,管住冒向天空的黑煙。

大保護,推動瞭大發展。湖北,以長江大保護為機遇,優化產業佈局,推進綠色發展。“萬企萬億”技改工程,一年投資4959億元,同比增長61.1%;國傢存儲器基地、華星光電等一大批重點項目,夯實綠色產業發展底盤。

強調保護,不是不要發展。而是要在堅持生態保護的前提下,追求科學發展、有序發展,高質量發展。

九大行動,推動森林生態修復、湖泊濕地生態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工業污染防治和產業園區綠色改造、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農業和農村污染治理、江河湖庫水質提升、重金屬及磷污染治理、水上污染綜合治理。

宜昌的雷霆萬鈞,隻是荊楚大地上“六大專項整治”“九大行動”的一個縮影。“生態環境是面向未來的最大競爭力,必須穿‘新鞋’,走‘綠道’,堅定實施大保護大整治大修復。”省委、省政府果敢決策,展開雷霆行動。

這,成為湖北以最大力度實施長江生態環境修復,著力推動綠色發展的生動例證。

對湖北而言,共抓長江大保護不是“選擇題”,而是“必做題”;不是“包袱”,而是機遇;不是單一的經濟工作,而是肩負的重大政治任務和政治責任!

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如何平衡,歷來是一道世界性難題。對中國、對湖北,更是難上加難。

聽,發自荊楚大地、不斷聲勢浩大的綠色生長旋律!(廖志慧 吳文娟)

治土,出實招。面對嚴峻的土壤污染,2016年10月1日,全國首部省級《土壤污染防治條例》問世,在源頭上厘清責任體系,理順體制機制,解救“毒土地”,保證米袋子、菜籃子的安全。損害土壤環境,政府官員將被終身追責。

湖北“碳市”交易量、交易額全國第一,現代“賣碳翁”以市場手段減排增效。

浩浩長江,橫貫荊楚大地,岸線長度全流域第一;千裡漢江,涵蓄出一庫丹江清水,全國矚目。

這是一次真刀真槍的“生態革命”!

這是切膚之痛的“轉型之難”——

眼下,宜昌江邊,一場破解“化工圍江”的雷霆之戰正火熱展開。

綠色考核,轉型理念。

3年裡,沿江1公裡內134傢化工企業,將全部關停或搬離。

傢住長江邊,我們卻愧對母親河。

六大專項整治,向“共抓大保護”中的突出問題、化工污染、非法碼頭非法采砂、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入河排污口、岸線保護“亮劍”。

瘋狂的電捕魚,行車視野輔助系統囂張的“迷魂陣”,沒放過“魚子魚孫”。

長效機制,逐漸完善。國傢碳排放註冊系統落戶湖北,中國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邁出裡程碑式一步,“中國貢獻”“湖北作為”添彩全球綠色低碳發展;全省5公裡以上4230條河流,以及列入省政府保護名錄的755個湖泊,全部有瞭“河長”和“湖長”。

治江,出硬招。2017年1月,省人大出臺《關於大力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決定》,限制在長江幹流沿線新建石油化工、煤化工等化工項目,禁止新增長江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堅決關停沿江排污不達標企業。這一決定,與已有的水污染防治、秸稈露天禁燒、土壤污染防治等法律法規銜接,織密保護長江的“法治網”。

試點示范,探索綠色新路——

這是前所未有的“路徑之難”——

風物長宜放眼量。站好保護母親河的“崗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湖北正收獲豐厚的回報,也需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

沿江化工企業中,有全國排名居前的磷化工企業、上市公司、利稅大戶。一旦這些企業經營出現大起大落,誰擔得起這個責任?

這是一場“刀刀見血”的雷霆之戰!

長期以來,化工產業貢獻瞭分量極重的財稅收入,解決瞭大量就業。斬斷對化工產業的思想依賴、情感依賴和發展依賴,談何容易?“地方財政收入下降、支出增多,不是沒有壓力,但為瞭還一江清水,這個‘腕’必須斷!”宜昌市委、市政府堅定表態。

確保一江清水東流、一庫凈水北送、農產品優質安全,湖北使命特殊;抓好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湖北責任如山!

湖北,建立綠色GDP考評體系,生態保護等列入核心指標,考評結果作為領導幹部選拔任用重要依據。在全國“百強縣市”大冶,鄉鎮被區分“優先發展”“重點發展”“限制發展”等三類功能區,分類考核,不再唯GDP。

發展觀,矯正再矯正;發展思路,廓清再廓清。湖北在打響一場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同時,也在思想上打響瞭一場樹立新理念的攻堅戰。

曾經,長江岸邊碼頭林立、砂堆如山、垃圾遍地,滿目瘡痍。2016年初,重慶座談會後,一場聲震全國的湖北行動即在長江邊打響:整治長江岸線非法碼頭!一年裡,長江幹線367座非法碼頭被堅決取締,一批碼頭規范提升,騰退岸線143公裡。又一年,完成整治的碼頭全部復綠,面積達565萬平方米,岸綠水凈的景色重現長江。

當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沖突日益激烈,我們還要繼續這樣的發展嗎?

以“雷霆之力”護衛綠水青山,省委、省政府對中央環保督察移交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問責,共有221名負責人被嚴肅問責,其中包括廳級幹部26人、處級幹部113人。

雷霆萬鈞中,人們欣喜地看到,污染在逐步消除,生態在不斷修復。

岸邊,漸次回復萬鳥歸巢的壯美。全省實施森林生態修復、湖泊濕地生態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等9大治本工程。拆除圍欄、圍網和網箱養殖127.54萬畝;新增2個國傢級保護區,保護區全面禁捕。大梁子湖流域水生態修復工程投資近200億元,破解區域水患,還將重現大湖風光、夢裡水鄉。

身處“長江之腰”,連貫東西;身為“千湖之省”,魚米之鄉。

北緯30度,長江和漢江在中國的腹地——湖北武漢交匯。

山清水秀,城在變美——

武漢,國傢級長江新區,將長江水體的水質提升作為核心目標。文化長廊、藝術空間、活力秀場、城市陽臺、環江綠道,一幅濱江生態畫卷徐徐展開。

市場之手,吹拂綠色新風——

——湖北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紀實

保護長江,規劃先行。

治水,出嚴招。面對嚴峻的水污染,2014年7月1日,“史上最嚴”的《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條例》正式施行,防治水污染不力造成嚴重後果的,地方主要負責人引咎辭職;對水污染處罰不設上限,可罰到傾傢蕩產。

武漢青山區,試點打造湖北長江經濟帶首個生態文明示范區,為全省探路。十堰、宜昌、黃石、荊州被列入國傢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荊門、潛江、枝江被列入國傢循環經濟示范城市,神農架納入國傢公園體制試點。

流域共治,撐起綠色“保護傘”——

從雪山走來,向東海奔去。

綠色生長,逐夢黃金經濟帶

建設長江經濟帶,首先必須保護好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堅決不搞破壞性開發,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

“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范帶、創新驅動帶、協調發展帶。”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為推動長江保護發展指明瞭方向。

長江經濟帶大保護的過程,也是提高發展質量、以新方式實現新發展的過程。

擺正發展與保護的位置——

堅持新發展理念,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將修復長江生態放在壓倒性位置,矯正發展觀,廓清發展路,扛鼎湖北之責,展現湖北作為。

當前與長遠一起做——

2016年1月5日,重慶。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發出長江大保護的最強音:“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義無反顧,扛起“湖北之責”

湖北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紀實

“減法”和“加法”一起做——

減,淘汰落後產能、污染企業,沿江1公裡嚴禁佈局重化工及造紙項目;加,推進一批重大生態修復和重大技改項目,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產業。從“化工鎖江”到“創新賽跑”,我省加快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在轉型升級中培育新動能,不斷實現發展新躍升。

宜昌,沿江一公裡內化工企業正行車視野輔助系統價格遷往離長江較遠的專業化工園區,“脫胎換骨”“重新開張”,向綠色化、循環化、高端化轉型。與此同時,新興產業補缺進位,比亞迪將在宜昌建設100公裡跨座式軌道交通,宜都生物醫藥、新材料、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業產值占工業比重達到41.9%。

黃石,關閉“五小”企業、露天采石場,拆除非法碼頭,摘掉“光灰城市”的帽子,增添瞭綠色新活力。在全國首批11個區域工業綠色轉型發展試點城市中,以新冶鋼、華新水泥、大冶有色、勁牌公司為代表的四種工業綠色轉型發展的典型模式,被參評專傢院士譽為“黃石模式”。

6300公裡的長江,橫貫湖北1061公裡。這條母親河宛如一條巨龍,滋養著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帶。

治標與治本一起做——

治標,著力打好治水、治氣、治土三大戰役;治本,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綠色生活方式。

水環境綜合治理、長江流域總磷污染防控、水環境監測顯成效。2017年,全省長江幹流有8個斷面水質從Ⅲ類上升到Ⅱ類;全省河流斷面中,劣Ⅴ類比例較2013年下降兩個百分點,湖庫可比水域劣Ⅴ類比例下降3.3個百分點;造林添綠997萬畝,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41.6%;空氣優良天數比例接近80%。

治標更要治本。

生產生活,綠意漸濃。在武漢華麗環保的生產線上,每天都能產出22噸可降解塑料制品,而他們的原料,就是玉米和秸稈。綠道,讓人們愛上騎行、跑步、綠色出行。在武漢,去年人均日騎行次數1.9次,總騎行距離超過4.5億公裡。

近3年來,全省共出具116份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報告,綠色發展這根“指揮棒”,真正發揮出作用。

呵護綠意,立法撐腰。

來,讓我們埋頭苦幹,深度演繹長江“辯證法”。

有什麼樣的發展觀,就有什麼樣的路徑選擇!
arrow
arrow

    seatheeruoaf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